立陶宛表示已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認為這個包含部分歐盟成員國的機制「製造分化」,構成中國分裂歐盟的因素。
法新社報導,歐盟與中國關係惡化之際,自2012年以來身為17+1一員的立陶宛,敦促其他歐盟成員國也離開這個合作機制。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昨天告訴法新社:「立陶宛不再自認是17+1機制一員,不參與這個計畫。」
藍斯柏吉斯稱這個合作平台從歐盟的觀點來看是在「製造分化」,他敦促歐盟27個成員國尋求「更加有效的27+1做法以及與中國交流」。
藍斯柏吉斯說:「歐洲的實力和影響力在於內部團結。」
報導說,立陶宛此舉是中國和歐盟關係持續惡化的最新跡象。
歐洲議會20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凍結歐盟與中國的投資協定,直到中國取消對歐盟政治人物和學者的制裁為止。
立陶宛近幾個月也採取多項行動,引發北京當局不滿,包括擋下中資以及宣布規劃在台灣設立貿易辦公室。
立陶宛國會20日通過一項決議,譴責中國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族裔維吾爾人犯下「違反人道罪」和「種族滅絕」。
立陶宛國會也要求聯合國調查中國在新疆設立的拘留營,同時要求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檢討歐中關係。
藍斯柏吉斯認為,與其支持分裂的「17+1」,不如更重視全歐盟27國的團結,他指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的推廣,是歐盟近日團結的典範,而歐盟對外團結一致也是成功的關鍵,對中國不應例外。
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則稱,中方「不知情此事」,強調「17+1」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同發起,試圖滿足各方合作發展的需求,且非由中方主導。
不過,立陶宛3月就傳出將退出「17+1」,藍斯柏吉斯當時指出該國「幾乎沒有」從「17+1」合作機制獲益,甚至帶來反效果,導致歐盟易被分化。立陶宛政府也放出消息,打算今年在台灣成立貿易代表處。
藍斯柏吉斯呼籲「17+1」中的歐盟國家一起退出,而「17+1」有5個非歐盟國,為阿爾巴尼亞、波士尼雅、北馬其頓、蒙特內哥羅及塞爾維亞,中國一直提供疫苗、口罩資源,拉攏這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