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周一(21日)晚間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民間分離主義武裝力量成立的「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同時下令俄軍以「維持和平」名義,為這兩「國」提供和平保護。
美國總統拜登同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在這兩個地區開展新的商貿活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方優先開展外交活動,和平解決烏東危機。自去年底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局勢日趨緊張。以下是這場危機爆發的來龍去脈。
俄羅斯總統普亭今天宣布在烏東發動軍事行動後,烏克蘭多地傳出爆炸聲響,基輔也遭到飛彈攻擊。俄國國防部稍早表示,已摧毀烏克蘭的軍事空軍基地並癱瘓其防空系統。根據新聞稿,烏克蘭陸軍空軍基地的軍事基礎設施已停止運作,並補充說,已癱瘓基輔的防空系統。
1. 肇始
烏東危機始於2014年。當時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在俄羅斯壓力下,拒絕跟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引爆親西方的反對派發起大規模示威,要求亞努科維奇下台,史稱「顏色革命」(Colour Revolution)。亞努科維奇倉惶出逃後,由親西方派組成的政府在烏克蘭掌權,卻引發克里米亞地區的親俄分子反彈。
親俄武裝分子隨即攻佔克里米亞首府辛費羅波(Simferopol)的議會及政府大樓,升起俄羅斯國旗。俄羅斯趁機介入,派兵進駐克里米亞,並且在俄方操縱下在該地區舉行公民投票,結果是決定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
在頓巴斯地區(Donbas)的頓內茨克州、盧甘斯克州兩地民間武裝力量有樣學樣鬧獨立,跟烏克蘭政府軍爆發衝突,隨後宣布成立「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後來經國際斡旋,烏東衝突雙方分別於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達成停火協定。大規模武裝衝突得到控制,但小規模交火仍時有發生。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對俄態度強硬,支持烏克蘭加入軍事性質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增加對烏國政府的軍事援助。在美國支持下,烏克蘭政府曾放話要用武力收復克里米亞、並終結俄羅斯對烏東的侵略。
去年11月以來,烏克蘭和美國政府同時指控俄羅斯在與烏克蘭邊界地區集結大量部隊,可能入侵烏克蘭。美國政府不斷強調「俄羅斯威脅論」,信誓旦旦說俄方很快就會入侵烏克蘭。
2. 博弈
俄方多次否認「入侵」之說,一再強調北約的活動已威脅俄邊境安全。去年12月15日,俄羅斯分別向美國和北約提交雙邊安全保證協議草案,就俄方安全訴求提出建議。內容包括北約停止進一步東擴、承諾不接納烏克蘭成為成員國、美國不在非北約成員國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領土內建立軍事基地。
1月26日,美國和北約分別向俄羅斯遞交有關安全保證建議的書面答覆,拒絕承諾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在俄羅斯邊境部署進攻性武器等核心訴求。同月28日,普丁抨擊西方漠視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根本性憂慮」。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進一步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去年12月,拜登政府批准向烏克蘭追加價值2億美元的安全援助。今年1月24日,北約決定向東歐成員國增派部隊、軍艦和戰機。2月2日,美國宣布會在德國、波蘭和羅馬尼亞總計部署3000名軍人。
俄羅斯的相對反應則是展開一系列軍事演習。1月17日,俄羅斯軍隊抵達白俄羅斯,舉行兩國聯盟的快速反應部隊戰備檢閱。2月10日,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在白俄境內啟動「聯盟決心-2022」聯合演習。
歐洲國家在要求俄羅斯撤軍的同時,展開穿梭外交,試圖讓緊張局勢降溫。1月底,法、德、俄、烏重啟「諾曼第模式」四方會談。2月中旬,法國總統馬克宏先後訪問俄羅斯和烏克蘭,德國總理蕭茲訪問美、烏、俄。
3. 衝突升級
2月17日,「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的民間武裝力量跟烏克蘭政府軍發生砲戰。18日,上述兩個地區的領導人說,即日起向俄羅斯大規模集中疏散當地居民。俄南部羅斯托夫州政府19日宣布,由於從烏東部地區湧入的難民數量持續增加,當地即日起進入緊急狀態。
2月19日,烏克蘭政府說,兩名烏克蘭士兵在跟烏東民兵的交火中死亡。俄羅斯軍方稱,俄方射殺了從烏克蘭潛入俄羅斯的「破壞分子」,烏克蘭否認此一說法。
2月21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就烏東局勢舉行會議。普丁隨後簽署承認「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命令,下令俄外交部跟該兩個「共和國」商談建立外交關係,同時命令俄羅斯國家武裝力量為兩地提供和平保護。
4. 全面入侵
2月24日,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24日在推特上表示「俄羅斯已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並以武器襲擊城市為目標。
烏克蘭警方表示,俄軍轟炸後已造成至少7死7傷、19人失蹤。官員表示,烏國敖德薩近郊波多利斯克(Podilsk)一處軍事單位遭到攻擊,造成7死7傷、19人失蹤,馬里烏波爾也有傳出一人死亡。